目前分類:Korea ♥事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你聞起來像咖哩!」──面對歧視,自卑與自信只在一念之間

Abbey/艾比 in 韓國 2016/01/07

http://www.cw.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588&...

C1452139213482.jpg 


在台灣,有很多人對外籍老師有許多偏見,覺得用自己的母語當作掙錢的能力,代表這個人並無其他長處。我在韓國接到第一份中文教學工作時,身旁中國籍的同事便警告我:「大家肯定覺得我們沒什麼才能,所以才在這裡用自己的母語掙飯吃。中文教師這麼廉價,你還是回去教英文比較受人尊重,」但是這位同事,自己卻是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高材生。

的確!在韓國,相較於韓籍英文教師,原語民英語教師(Native speaker)的所得著實較高;但是原語民中文教師的所得,卻沒有韓籍中文教師來得高。

人時常因為自卑而變得敏感且尖銳,這位同事因為對中文教學先有了偏見,或是自身已經對中文教學下了一個負面的價值,於是便把這樣的薪資不平等貼上了一個種族、血統、語言歧視的標籤。

但事實上,薪資不平等的問題背後,不一定有歧視的成分存在。試著換個角度,從供需角度想:韓國家長要把孩子送到全美語的國家去,需要龐大的時間和金錢,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能負荷得起。所以一個原語民英語教師等於能讓家長用較低的成本,提供孩子全美語的學習環境甚至西式的文化教育、自然相對較有市場競爭力。

而中文,因為韓國地理位置鄰近中國和台灣,這兩個國家的物價和學費又較韓國來得低廉許多。孩子若需要到中國或台灣求一個全中文的環境,相對來說容易許多。這恐怕才是為什麼在韓國,原語民中文教師的薪資、一直無法和英語圈相比的原因之一。

當然,除了市場供需與比較法則之外,薪資不平等背後,的確還是有許多文化脈絡值得深入探究。但將薪資的差異,簡化為「中文比較低級、英文比較高級」,並不恰當。

我不禁想起我華語教師執照培訓班的講師。一位是任職於韓國前三大集團的企業內部中文職訓教師;另一位是韓國外交部的中文教師。我在這兩個老師的身上,並沒有看到這樣的自卑和不平,相反的還有些許「高貴」。就我的觀察,這樣的高貴和自信,倒不是來自他們的頭銜或任職的企業和機關,而是來自他們對中文教學的熱情、專業和自信:教中文,是一份值得驕傲的工作。

在我離開那一份中文教學的工作時,那位中國籍的同事還是時常自怨自艾,但卻不再影響我對中文教學這個領域的期盼和嚮往。

在日常裡,我們時常提倡「培養自信」,但其實自信,靠的是經驗的累積。就好比第一次出國,因為不熟悉而顯得笨手笨腳,所以你在鄰座那位能自在用英語告訴空姐他的需求;或是能讀懂入境表格及海關申報單的旅客旁,格外感到自卑。但他們的自信只是來自對這一切流程的熟悉,一個人對於熟悉的事多能從容而不迫。而這樣的從容不迫,自然能散發出一抹令人稱羨的自信。

自信還有一個更彈性的因素,那便是價值。價值是相對主觀的,也是我們自己可以定義的:你若積極看待自己的工作,為自己的工作定義正面的價值,那麼無關社會觀感、或是職業階級區別,你相信、感受到工作價值的同時,也便擁有了自信。

來自印度的外語老師 Aamiya,就做了一個最好的示範。

「老師你好醜!你聞起來像咖哩。」

新老師試教的第一天,高中女生這番歧視的話語,讓我和在場的韓籍主管面有難色。來自印度的 Aamiya 卻用眼神示意我們置身事外,讓他處理這個問題。

「謝謝妳,可是這位同學妳非常漂亮,妳知道嗎?」

Aamiya 用他的高 EQ,讓這位調皮的女高中生甩一甩頭髮,開心地向同學炫耀一番,便心甘情願地開始上課。

我們看過很多人用極端的口吻、或是高亢的情緒回應這類的種族歧視問題。而 Aamiya 這個來自種族、性別議題爭議不斷國度的印度男士,是怎麼放下他的自尊,不讓怒氣爆發的呢?我想是他的自信。當他對自己的血統、國家和文化有了正向的價值,擁有了一身的自信,自然能夠淡然處理這些因為不瞭解、或是刻意挑起紛爭的歧視言語,而不會輕易受到傷害,急著反擊。

「如果我可以代表我的國家,推廣咖哩這個美好的食物,那我也應該感到驕傲了。她只是個孩子,她那天真的言論不足以改變我對自己的價值,『你聞起來像咖哩,』這句話是稱讚或是歧視,其實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Aamiya 笑著對我說。

執行編輯:Christine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 Credit:flickr@M M CC BY 2.0

更多專欄文章 http://www.cw.com.tw/blog/blogIndividual.action?id...



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履歷比到外貌──太極旗下,那找不到出口的競爭胡同

Abbey/艾比 in 韓國 2015/12/1 http://www.cw.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588&...

C1450064243827.jpg 

今天在辦公室的時候,韓國同事不忘提醒我這個外籍老師: 「這週是韓國的大學入學考試,別忘了買麥芽糖替要參加考試的學生獻上祝福的心意。」(考試日期為 11 月 12 日)
 
韓國在這個大考的日子有許多特殊的民俗風情,例如:考試當天不能喝海帶湯,因為海帶的口感滑滑的,擔心觸了「一落千丈的霉頭」;或是考生當天需自備一小段捲軸式的衛生紙,象徵應答時能跟抽衛生紙一樣順手;而麥芽糖呢?象徵的是能黏緊自己心儀的學校或是理想的分數。
 
甚至,公家機關會在考試這天延後一個小時上班,為的是不讓應考的孩子們因為交通堵塞而錯過了考試。在全國聽力考試的期間,韓國更會進入「靜音模式」,甚至全國機場飛機都會延遲航班不能起飛,以免廣播受到干擾。

而考試過後,各個商家也會開始一系列的憑准考證有優惠的特價活動。這些對考生的重視和種種禮遇也相對的反應出韓國孩子所承受的考試壓力。

受儒家思想和兩班階級制度(註1)的影響,韓國一直到近代仍然非常注重考試,而韓國的青少年也一直飽受這種無限競爭之苦。考進一個名牌大學只是競爭的入門而已,進入大學後,大部份的大學生開始為了畢業後能進入大企業,會立即開始外語能力的進修以及準備證照考試。

舉例來說,和台灣以及日本較不同的留學風氣是,韓國大學生時常在大二結束後,休學一年到國外進修外語。家境不錯的學生通常會送往歐美國家,而家境較普通的學生也會送往菲律賓進修英語能力。韓國學生前往菲律賓學習英文的風氣非常普遍,因為物價較低,學費也較歐美國家低廉許多。

而針對經濟狀況不允許送孩子出國的家庭,韓國這個高競爭的社會仍然提供許多選擇。我的研究所韓籍同學正是最好的例子,在韓國開設了一個英語遠距教學的公司。韓國學生只需要開啓線上視訊軟體,就能直接與菲律賓的外籍老師進行一對一的英語授課。

這個留學風氣讓我們深刻體會,韓國大學生在畢業前就被迫不斷的「充實自己」,在他們的認知裡,畢業前就已經是準備好進入職場的狀態了,而不是畢業後發現自己語言不足才出國進修語言能力。在我的留美期間裡,像韓國學生這樣大學休學來美國學習英文的留學生其實非常少。

亞洲其他國家的留學生,多半都是在一個段落的時候選擇留學生活。例如:高中畢業或是大學畢業。大部份的韓國男生也會在服完兵役後,選擇出國進修外語、參與旅外志工或是申請打工渡假後,再繼續回校園開始大三的課程。

而這個高競爭的社會,在韓國也造成了許多令人省思的問題,當所有的求職者都來自名牌大學,有著 900 分以上的 TOEIC 成績,有海外遊學的經驗,那麼,企業應該淘汰哪一位面試者呢?於是更多的競爭便衍生而來。

例如:外貌。這幾年,大家開始誤信外貌也能影響自己的競爭優勢,於是求職前的整形廣告開始綿延不絕的蔓延了整個國家。競爭絕對是韓國整形風氣盛行的原因之一,在大家鄙視這個風氣的同時,我非常希望我的筆墨也能幫助大家了解,促成這個整形風氣背後令人不捨的原因之一。
 
這樣的高競爭,也帶給了韓國高自殺率的後果。今天我們只說了學生時期的競爭,當進入職場後、進入家庭後、進入社會後的競爭壓力呢?2014 年韓國在教育制度排名獲得了全球第一名、當年的 GDP 更佔據了全球第 14 名的位置。然而當年度的幸福指數卻排名 90,僅拿到 63 分 (當時面臨財政危機的希臘獲得了 62 分)。這個數據也反映了普遍的韓國人所承受的痛苦。
 
在改善這種過度的高競爭惡習,韓國的企業龍頭三星企業提出了一個實際的做法。我在 2014 年投履歷的時候,對三星企業的履歷印象極為深刻。因為在那制式的履歷表裡,沒有上傳照片的按鈕可以點擊,也沒有證照一欄供你填寫。除了學歷和 TOEIC 成績外,沒有你可以表現比別人突出的地方。我和很多朋友都認為這應該是韓國最公平的一份履歷表格了。
 
韓國首爾特別市市長朴元淳在為成功下定義時也曾表示:「GDP 固然重要,但我們也更需要一個有價值的哲學來作為引導。」而這個有價值的哲學,指的便是人民的生活品質。

好的生活品質的定義非常廣泛,答案非常的主觀。但是,好的生活品質最中心的定義是「心裡的感受是否有被滿足?」而這個被滿足的因素才會因人而異。例如:一個熱愛藝術的人,每週若抽出時間看一場畫展或是觀賞一齣舞台劇便能滿足,那麼這就是他提升生活品質的方法。

而人在生活品質上若也能隨經濟基礎一起提升,生活步調便能不再只有追求速度,而是追求一個適當的節奏,一個不懈怠、保持進步,但能夠持久且令人適度放鬆的美好節奏。

註1:朝鮮階級制度的貴族


執行編輯:Christine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 Credit: Ewha Womans University 官方臉書專頁 

更多專欄文章http://www.cw.com.tw/blog/blogIndividual.action?id...


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韓國職場「排外」的真相──三個緣分,決定你是不是「自己人」

Abbey/艾比 in 韓國 2015/11/23 

http://www.cw.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588&...

C1448246443351.jpg 

常有人說韓國是一個對外國人來說非常難適應的國家,不是他們不友善,而是他們有一個外國人融入不了的隱形小圈圈。

相信在國外待過的人,一定對旅外的韓國人也有這樣的同感:「韓國人只愛跟韓國人交朋友,只愛去韓國超市,只愛去韓國餐廳......」可是,韓國人對國家的強烈共識所營造出來的小圈圈,真的是因為排外嗎?其實不盡然。

來到這裡之後我發現,相較於日本人的嚴謹和客氣,其實韓國人的直爽和火熱個性,和台灣人的熱情友善更合得來。問題的關鍵,在於他們強大的團體性,和職場上「三個緣分」所造就的潛規則,即使對於同樣來自韓國的「自己人」,他們可同樣分得很明顯:

韓國的工作環境、和他們的社會組織一樣, 非常注重團體行動, 最明顯的例子是,這裡餐館的菜單,大部分都以 2 人份為最小單位起跳,連想要自己一個人上館子吃頓飯,都不容易。

曾經讀過一本書說, 韓國的這種團體性格是受佛教傳入的影響, 因為佛教的持修者講求相互扶持, 而不是只顧自我的修行。另外,韓國大企業主導產業所造就的文化,也讓企業中的多數人,比較習慣以「組織」、「團體」而非個人為單位思考。

而在職場上,除了前後輩的禮儀非常玄妙, 還有特別的혈연(血緣) 지연(地緣) 학연(學緣)的文化。

血緣正是大家所知道的 kinship,這其實對韓國這種大企業走向的國家而言不是太令人驚訝的事, 舉凡韓國最大的企業體系來說, 都是以家族事業走向來經營的。

地緣就是以地區來照顧後輩,這是台灣比較少見的文化。在台灣,「同鄉」的作用,可能僅只於初次見面,能親切地多些交流的話題;但對大部分的韓國人而言,地緣可就是一個認定「我們是不是自己人」的標準, 尤其時從南部到首爾工作的人,對自己家鄉的後輩可是特別眷顧。

另外可能影響一個韓國人職涯生活最大因素的就是 :「我們有沒有拿同一張畢業證書(學緣)」。在韓國各大企業裡,都會有校友會(동창회)。有些是暗著來, 對同校後輩有私心;有些則是光明正大地擺著一個其他人進不來的俱樂部, 舉行各種聚會活動。

在美國念研究所的時候, 班上有個韓國同學離開高薪的大企業職位,出來自己創業。原因就是,非來自首爾大也不是延世大的牽絆,讓他永遠在升遷時缺了臨門一腳。

這張可怕的畢業證書還沒有補救的餘地,不能考個首爾大研究所或念個名譽博士嗎?No! 因為在韓國,頂尖大學非常難進,而且多數人認為,大學的四年教育才是最扎實的,所以這張一流大學的畢業證書大多只認定大學學位,而非碩博士學歷可以取代的。

但是這樣的學緣關係,也容易在工作上有牽制的作用。

例如,我先生任職的單位,因為要負責管理韓國國家航空,因此多數的職員都畢業於韓國航空大學。在這公司裡,前後輩的關係就顯得更加微妙:

比如說因為韓國內外碩博士的普遍,大部份的新進職員,因為擁有較高的學歷而容易升遷到更高的職位(韓國公家機關,升遷制度的積分有學歷上的區分)。所以許多決策部門的長官雖然在公司制度上握有指揮權,卻時常遇到下面的執行單位主管,是當年韓國航空大學的「學長」、「前輩」。會議結束後,主管(學弟)被下屬(學長)私下訓話的場景時有所聞。

對身為一個旅居韓國的外國人而言,既沒有血緣,沒有地緣,更沒有學緣可做為被「分類」的依據,我著實能體會外國人在公司或是企業裡,特別深刻的孤立感。

但其實,不用被小團體的價值觀所束縛,單純靠著自己的工作表現,努力提升待遇和空間,讓自己有機會被相對較開放的公司所用,這何嘗不是一種輕鬆呢?

還有,在韓國職場的三個緣分,有時候來得出乎意料:

例如當初我在首爾應徵中文課講師一職時,一起參與面試的,還有一位中國籍的面試者。基於韓國人較熱衷簡體中文、以及字正腔圓的北京腔,面試前心裡已有了底,我的錄取機會可以說是極其渺茫吧!

沒想到卻收到了錄取通知。

事後這位面試官告訴我:「其實,我們的主管是在台灣學中文的,也在台灣拿到學士學位,所以我們早有了底,就是要錄取台灣來的你。」而我這個和韓國非親非故的外國人,就這樣迷迷糊糊的體會了一次「三個緣分」所為我帶來的幸運。


執行編輯:Christine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 Credit:드라마 미생官方臉書專頁

更多專欄文章 http://www.cw.com.tw/blog/blogIndividual.action?id...



文章標籤

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北韓離散家屬見面會 (남북 이산가족 상봉의)

昨天是第20屆的南北韓離散家屬見面會

以前不知道會嫁給韓國人所以對韓國其實沒有很多關心

但是2010年還在美國讀書的時候, 看到一張見面會結束後的照片

才知道兩韓有這麼溫暖的互動, 我記得當時我還傷心的哭了

_72788016_020887633-1.jpg  

▲見面會的離別照


二戰結束後, 韓國從日本統治光復後

很快就開始我們對韓國比較熟悉的韓戰

當時蘇聯跟美國只是暫時性的劃分了北緯38度線

剛成立的聯合國其實已經擬好計畫要幫助韓國建立新的政府

可是史達林堅持要共產, 美國堅持要一位反共而且有美國教育背景的人

所以破局後, 就這樣一直分裂了

離散家屬見面會其實是非常得來不易的

1985年的時候是第一次同意離散家屬故鄉訪問團隊(이산가족 고향방문단)

可是一直到了2000年金大中總統赴北韓完成第一次的南北韓會談後

才開始落實推動這個見面會

金大中就是陽光推動計畫的總統, 他也在2000年同時得到了諾貝爾和平獎

(但是韓國很多人認為當時金大中給了北韓很多政治救援金, 所以才間接得到這個和平獎, 事實不得而知)

noname01.jpg  

▲1985 離散家屬故鄉訪問團


金大中是我在讀了一些關於韓國書後, 非常喜歡的總統

除了他對北韓的陽光政策外

還有他上任時遇到的亞洲經濟危機時韓國破產, 他居然赦免了貪污入獄的前兩任總統

 因為他們對復甦經濟有幫助, 我覺得這是最有總統風範的作為

 除此, 金大中也是推動韓國文化產業的人, 沒有金大中就不會有現在的K POP和韓劇喔


2001年開始了第一次的離散家屬見面會

中間也因為了很多政治因素而中斷過, 像是政黨輪替後2008年李明博就因為反核武中斷了見面會

所以對這些排隊等待見面的爺爺奶奶們, 其實都是抱著生前最後一次見面的微渺希望在等待

南韓的見面會是用抽籤的方式

北韓就不同了, 除了要看家庭背景還要做思想教育後才會選出適當的會面人選

在決定會面名單後, 會分發西裝, 做假牙

還會分發肉類食品, 希望會面時比較豐勻能展現北韓經濟富裕的"實況"

南韓新聞還說, 北韓的爺爺奶奶們會突然就開始發表了思想演說

這個笑說北韓的隱藏含意其實很心酸的, 誰知道這是不是會面的條件之一?

隨著這些離散家屬的年紀越來越年長, 見面越來越困難

南韓也希望能和北韓推動罹難家屬能自由見面的計畫

但是這之中需要跨越的政治因素太多, 也變成是一個我們旁觀者熱切盼望的渴望了

bc53b301511b6b2f850f6a70670092b6.jpg  

▲北韓離散家屬前往見面會



文章標籤

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